从“十二五”开始,国家启动了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中有一段话:“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统筹衔接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工作,更加主动有效地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升级,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
有一天午餐的时候,一位领导问我什么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我说听起来像绕口令。后来我就不时地思考这个问题。
专家、学者会用很深奥的语言来谈产业链。我从最原始的认识来谈产业链,就是产品生产的供销链条,生产的前段是供应链,后端是销售链。产业链可大可小、可长可短,视谈论的问题而定。例如汽车产业链条就非常大、非常的长,可以追溯到铁矿石的生产。而白菜的产业链就很小、很短。当然,产业链的长短、大小是随着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而改变的。政府研究产业链的目的是搞好产业布局,发挥规模经济。
创新链是指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技术示范与转化、技术推广应用等创新环节。当然,现在也有很多的学者认为创新不是线性的,创新链的说法有问题。不过,现在人们用创新链概念的还是很多,。我所说的是官方的说法,不是学者的理论。
那么,什么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呢?如果从字面的意思来讲,可以理解为针对产业链条上的技术薄弱环节来重点攻关,或者是为了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进行全链条技术创新布局。这样的理解应该是合理的。但是,有人要求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全产业链、创新链设计重点专项,并且要求每个项目都是从全产业链、创新链设计。我觉得这是值得商榷的。
产业链竞争力首先体现在每个环节的专业化水平,其次是他们之间的整合水平(相互配合的效率)。一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不专、不精,技术水平不高,就想整合出一条高水平的产业链是不可能的。就像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一样,大部分是整合了一些乌合之众。从创新链来看也是如此。有些大学在某些基础研究领域有优势,但是在技术创新领域并不突出。有些领导希望这些搞基础研究的也来做技术研究,甚至是转化、推广,结果是基础研究水平下降了,技术研究也不适应市场需求,两边不讨好。对于科技创新来讲,持续的专注于一个问题的研究是创新取得突破的最为重要的保障。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是新的理念,肯定是好的、具有前瞻性的。但是好的理念不一定就有好的效果。这就象高科技不一定能够赚钱是一个道理。中国需要产业链整合、创新链整合,但更需要扎扎实实的专业化生产、专业化研究。2013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6184.9亿元,科学家和工程师3百多万,人均近20万元国家财政经费。但是分配极不均衡,例如全国2千多所高校,人均科研经费超过5万元的高校占比不超过3%。如果国家财政科技经费拿出一半对所有科研人员进行普惠的连续的支持,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将会有跨越式的突破。
2022-05-19
2022年2月4日,世界银行发布了宜商环境评估体系的项目说明,引发全球关注。深入了解宜商环境评估体系的新内容,对于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总体框架的主要内容
2020-03-13
美国股市暴跌后所作出了哪些应对措施?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爆发是压死美国股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9-10-11
我们所说的创新,是21世纪创新;我们所说的21世纪创新,是第四范式的创新。
2019-01-01
尚农评论 | “颠覆”常识的产业经济学创新 —— 略论《第四产业:来自中国农村的探索》
2018-10-29
2020-05-13
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武汉席卷全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疫情防控作出部署,各地快速反应,采取各种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笔者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调研了四川、湖南、江苏、山东、内蒙等部分地区的基层农业农村管理部门、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等主体,了解新型肺炎疫情对春节期间农产品生产及供应的影响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存在的困难,临近春耕备播,农时不等人,就此提出加强农产品供应保障和有序开展春耕备播的有效举措。
2018-09-15
2018-07-21
2018-06-24
201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