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的战略研究协作网络
尚浓智库 让智慧产生价值

构建具有真知灼见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观点汇聚中心
推动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成果的转化
为地方政府建设引得来、留得住、养得起的决策咨询机构
为客户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因势利导 传承乡村文化
来源:尚浓智库(尚农智库) | 作者:于秀蕊 | 发布时间: 2018-07-24 | 209717 次浏览 | 分享到: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农村也在同步发展,我们建设的是具有传统文化的美丽乡村,具有文化魅力的美丽乡村。希望全社会共同关注,携起手来,守护乡村优秀文化,让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乡村文化能够薪火相传。
在中国的乡村,丰富的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传统建筑、民居、街巷、祠堂、园林、乡村大院,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及时间流逝,这些古老乡村文化的承载体正在逐渐走向消亡,一旦失去传承,将成为永远的遗憾。



早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就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发掘乡村文化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是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故土留根、文脉传承的迫切需要。最近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如何保存好雄县、安新、容城的乡村文化,也将成为一个紧迫问题。



什么是乡村文化?回望历史,中国社会是以乡村为基础,乡村就是中国社会文化的根。

第一,乡村社会相对安定,乡村人纯朴厚道,共同维护着整个村庄的和谐。同一个村庄里的人,家庭背景及当前生活状况都相近,容易相互交流,容易形成乡村文化。

第二,村落呈现的是农业社会形态,是各种形态的乡土文化资源传承的载体。张家口蔚县剪纸就是鲜活的例子,精美的剪纸作品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由于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观察细微,凭淳朴感情与直觉印象为基础,形成蔚县剪纸简洁明快的风格,反映出朴实无华的精神。



我们承认,乡村社会不断接受现代物质文明成果,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但是,乡村特色文化因民俗风情的失落、失传而失去独有的文化韵味,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那么乡村文化究竟如何传承下去?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究竟如何有效衔接?必须要因势利导,努力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宏扬,把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走上产业化道路。对此,我认为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谈四点看法:一是,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服务、民间工艺加工、民俗风情展示和演出等服务项目,使农民的社会身份发生变化,农民素质得到提升,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 二是,通过体验休闲旅游展现乡村文化魅力。将乡村生产、生活、民俗、农舍、休闲、养生、田野等元素系统链接,打造乡村文化产业链条; 三是,发展特色文化产品加工生产。开发石器、木器、竹器、草编、剪纸、泥塑、砖雕等土特名优工艺品,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方式有机结合,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并大幅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充分发掘乡村生活的魅力,迎合城市人“远离都市、重返乡村”的心理需求,开展乡村休闲娱乐,提供地方风味餐饮,共同感受乡村生活,为城市老年人、国外旅游者提供居家式、自助式生活服务。

在推进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认同并尊重乡村根源文化,农村可以有城市的生活配套设施,但不必城镇化。要还净土于乡村,未来的乡村应该是——天上有鸟、水里有鱼、山上有树,村有乡规、人有情理、家有孝道,还要保持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回归田园生活的方式。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农村也在同步发展,我们建设的是具有传统文化的美丽乡村,具有文化魅力的美丽乡村。

真正让我们记住乡愁,回味历史,还需要政府在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给予支持,在政策、资金、保护措施方面多加扶持。希望全社会共同关注,携起手来,守护乡村优秀文化,让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乡村文化能够薪火相传。
尚浓评论
将宣布紧急预算案 大幅减开支冻结救济金
智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