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的战略研究协作网络
尚浓智库 让智慧产生价值

构建具有真知灼见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观点汇聚中心
推动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成果的转化
为地方政府建设引得来、留得住、养得起的决策咨询机构
为客户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发展“新六产”,振兴深度贫困乡村
来源:尚浓智库 | 作者:今尚农 | 发布时间: 2018-06-24 | 282669 次浏览 | 分享到:
【注:尚浓智库秘书长应邀出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6.23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深度贫困实施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作出的报告】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太原市主持召开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进行了总体部署。在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本人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就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振兴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深度贫困地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发展极不平衡。深度贫困地区就是我国急需补齐的短板。深度贫困地区主要包括西部连片贫困区(西藏和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地区)、深度贫困县和深度贫困村。对于深度贫困的成因,习总书记分析了五个方面。除了自然环境恶劣原因外,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造成的。不适宜居住地区的居民需要异地搬迁,但更多地区需要发展。全国585个国家扶贫县,334个是深度贫困县,绝大部分需要通过发展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均等化公共服务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深度贫困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集中体现,必须下大力气推动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陈锡文同志说,我国的国情要求乡村必须振兴。而深度贫困地区就是乡村振兴的难点、重中之重。

二、“新六产”是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振兴的优选项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深度贫困地区只有产业发展起来,才能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物质基础。从世界范围来看,产业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全球化趋势,二是本地化趋势。所谓全球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产业链的布局和整合。全球化在提高产业经济效率的同时,深化了贫富差距,不利于落后地区发展。而本地化,则是强调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在地理、生态、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不追求简单的规模扩张。产业本地化的代表是日本的农业六次产业化。

上世纪90年代今村奈良臣首次提出六次产业化概念。“六次产业”不仅包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还包括食品加工等第二产业以及流通、销售等第三产业。目的是让农业从业人员获得第二和第三产业的附加价值。因为1+2+3=6,所以称为“六次产业”。后来,今村奈良臣认为三产之间是乘法关系,即1×2×3=6。意思是必须是在农业基础上发展二三产业,否则就等于0,不是第六产业。

中国学者对“六次产业”也有所发展。复旦大学张来武教授认为第六产业不是一二三产业简单相加或相乘,而是通过互联网经济、文化创意经济对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经济(数据产业)被定义为第四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被定义为第五产业,所以就有了六次产业的划分。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政策层面上推广了产业融合理念。由于国情的差异,中国与日本发展“六次产业”有所不同。日本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而中国更强调龙头企业带动;日本注重产品和服务的精致化,中国更强调商业模式创新。我们把这种以本地化为主要发展方向,以农业为基础,通过互联网经济和文化创意经济融合而成的产业综合体,称为“新六产”。

在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新六产”,既是持续带动贫困农民就业增收的产业,也是符合深度贫困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首先,深度贫困地区地理环境多样,化学投入品少,更容易生产出具有独特风味的高品质农产品。其次,深度贫困地区闭塞,人们生活方式传统,保留了很多独特的文化,有助于开发具有文化含义的产品。第三,深度贫困地区自然风貌独特,更具有观光旅游的吸引力,从而扩展产业服务内容。第四,深度贫困地区的偏远,更能体现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在突破空间局限上的优势。

三、积极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新六产”发展

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新六产”,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坚持文化弘扬、特色发展,坚持农民参与,带动发展。在产业推动上,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充分挖掘当地特色资源

深度贫困地区保存着独特的传统习俗、饮食文化,也有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应当成为发展“新六产”的立足点。否则,“新六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有些贫困地区的项目照搬发达地区模式,发展高端设施农业、“农业嘉年华”等等,结果是运营费用很高,收入有限,难以为继。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地发掘当地有价值的文化、生态资源,不能形成具有独特内涵的产品和服务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

2、认真策划项目商业模式

深度贫困地区虽然有特色资源优势,但是市场规模较小。如果没有认真的策划,“新六产”项目很容易失败。首先要对消费人群进行科学分析,预估市场份额。“新六产”的目标客户主要是外地人,不是本地人,必须考虑客流的导入问题。其次要打造具有吸引力的IP,这涉及到文化创意问题,可以借助大品牌来打造,也可以通过大资本打造。第三,要统筹可以整合的资产和资源,形成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多元化发展;第四,要明确运营的机制、模式和团队。目前,很多政府领导和企业家重视创意IP的策划,文本精美、立意高远,但是运营环节估计不足。项目半途而废的很多。现在有些文旅项目、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3、打造“新六产”产业集群

尽管“新六产”是本地化产业,不追求单一产品或服务的无限规模扩张,也需要通过打造产业航母来获得竞争优势,这就需要在较大区域内进行顶层设计。这个区域范围应该在地市级以上。有些区域面积大、特色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县也可以单独规划。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要把不同本地化产品和服务统筹起来,形成统一的品牌,形成产业集群。围绕统一品牌的多元服务,要形成高效的供应链。供应链的标准化、规范化,能够保障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品味。

4、注重引进专业化的产业资本

相对于深度贫困地区的本地企业,发达地区的产业资本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商业模式创新,能够为贫困地区带来新的理念、创意、信息和人才,也能够利用他们现有的品牌号召力和销售渠道,实现快速发展。因而,要重视从发达地区引进专业的产业资本,与当地企业联合经营,形成优势互补。同时,要坚决拒绝那些打着扶贫的幌子拿地、拿资源,而不真正从事“新六产”开发经营的资本。

5、加大对贫困地区“新六产”扶持力度

首先是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其次是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加建设用地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用地需要,允许深度贫困县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的政策。第三,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新六产”的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政策性贷款的支持。第四,要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持“新六产”及相关产业发展。第五,要维护好市场秩序,保障诚信经营。

原文详细报道:太原新闻网
尚浓评论
将宣布紧急预算案 大幅减开支冻结救济金
智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