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的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概念不清、定位不准、盲目发展、市场化不足、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等问题。2017年1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就规范推进各地区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提出意见。《意见》明确指出,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
(1)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内涵。建设特色小镇,需要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推动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载体。
(2)注重打造鲜明特色。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要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积淀和地域特征,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兼顾特色文化、特色功能和特色建筑,防止同质化竞争。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方向,着力发展优势主导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创新供应链,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要素集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3)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要从实际出发,科学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布局,合理借鉴理念方法、精神实质和创新精神,追求慢工出细活出精品,避免盲目发展、过度追求数量目标和投资规模。
(4)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以企业为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主力军,引导企业有效投资、对标一流、扩大高端供给,激发企业家创造力和人民消费需求。鼓励大中型企业独立或牵头打造特色小镇,培育特色小镇投资运营商,避免项目简单堆砌和碎片化开发。鼓励利用财政资金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发起特色小镇建设基金。
(5)严防政府债务风险。引入央企、国企和大中型民企等作为特色小镇主要投资运营商,尽可能避免政府举债建设进而加重债务包袱。县级政府综合债务率超过100%的风险预警地区,不得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债立项建设。
(6)严控房地产化倾向。综合考虑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吸纳就业和常住人口规模,从严控制房地产开发,并结合所在市县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确定供应时序。适度提高产业及商业用地比例,鼓励优先发展产业。对产业内容、盈利模式和后期运营方案进行重点把关,防范“假小镇真地产”项目。
(7)实行创建达标制度。各地区要控制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数量,避免分解指标、层层加码。统一实行宽进严定、动态淘汰的创建达标制度,取消一次性命名制,避免各地区只管前期申报、不管后期发展
另外,意见还指出,严格节约集约用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有效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
2022-05-19
2022年2月4日,世界银行发布了宜商环境评估体系的项目说明,引发全球关注。深入了解宜商环境评估体系的新内容,对于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总体框架的主要内容
2020-03-13
美国股市暴跌后所作出了哪些应对措施?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爆发是压死美国股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9-10-11
我们所说的创新,是21世纪创新;我们所说的21世纪创新,是第四范式的创新。
2019-01-01
尚农评论 | “颠覆”常识的产业经济学创新 —— 略论《第四产业:来自中国农村的探索》
2018-10-29
2020-05-13
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武汉席卷全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疫情防控作出部署,各地快速反应,采取各种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笔者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调研了四川、湖南、江苏、山东、内蒙等部分地区的基层农业农村管理部门、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等主体,了解新型肺炎疫情对春节期间农产品生产及供应的影响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存在的困难,临近春耕备播,农时不等人,就此提出加强农产品供应保障和有序开展春耕备播的有效举措。
2018-09-15
2018-07-21
2018-06-24
2018-06-08